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怎么算(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目录导读:
生下来时辰怎样对照天干地支,出生年月日时如何用天干地支来算?
提起生下来时辰怎样对照天干地支,众所周知,有人问时辰的天干地支怎样推算,另外,还有人想知道四柱中的时辰相应的天干如何看?你晓得这是什么情况?其实也就是说时辰天干地支对应表,接下来就一起来瞧一瞧出生年月日时如何用天干地支来算?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下来时辰怎样对照天干地支
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环往复,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便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预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之寓意:干支是天干,地支之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号:二十四时相应的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何确定时辰的天干地支。
支指地支,共有12个号:时辰天干地支速查表。
时辰干支对应表 如何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辰天干如何确定。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循环往复,即如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生日时辰对照天干地支。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天干与时辰怎么配。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天干地支月和日。
12时辰对应天干地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十大好时柱。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甲寅大溪水命最佳婚配。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12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年月日生辰八字对应表。
12生肖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时辰甲子对应表。
2.以十二地支来预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24小时,而中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预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
24小时和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丑寅卯辰巳
23-01:01-03:03-05:05-07:07-09:09-11时间天干地支。
午未申酉戌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之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天干地支。
公元前:如何推算时辰的干支。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生辰八字自动计算器。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之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六十甲子年龄推算口诀诀窍。
奇数组:偶数组:
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
时辰天干地支对应表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年则用6除)。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癸丑时柱看子女。
但是,因为末尾数字的差别,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生贵子的时柱。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四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四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一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二个。出生日期天干地支查询。
生下来时辰怎样对照天干地支:时辰的天干地支怎样推算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三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六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六个。
公元后:生下来时辰的干支怎么查。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六个。天干地支二十四小时对应表。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六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三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二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一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四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四个。
口诀诀窍: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五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六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一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二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三个。
公元前:05-二十四-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能够推算出年份。
打比方说公元后年,天干9为己,再用÷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1个,偶数组第1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1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之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按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比如: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Z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
计算时带[]的数预示取整。
比如:查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420+[20/4]+506+[06/4]+[3(4+1)/5]+1-3=
除以10余数是7,天干之第7位是‘庚’。
Z=820+[20/4]+506+[06/4]+[3(4+1)/5]+1+7+6=
除以12余数是9,地支之第9位是‘申’。
答案是: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容易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时辰所指时间天干地支
子时夜半23-1鼠甲4子4
丑时鸡鸣1-3牛乙5丑5
寅时昧旦3-5虎丙6寅6
卯时日出5-7兔丁7卯7
辰时食时7-9龙戊8辰8
巳时隅时9-11蛇己9巳9
午时日中11-13马庚0午10
未时日昳13-15羊辛1未11
申时晡时15-17猴壬2申12
酉时日入17-19鸡癸3酉1
戌时黄昏19-21狗亥人定21-23猪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年(庚辰)红色部分为天干即:庚0地支:用除以12等于余8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年(庚申)天干:11-1=10即:庚0地支:除以12等于65余-1=12即:申12
公元前年(丁未)天干:11-4=7即:丁7地支:除以12等于26余2即:13-2=11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天干:11-7=4(甲)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4(子)
公元前1年(庚申)天干:11-1=10(庚)地支:13-1=12(申)
上面便是与出生年月日时如何用天干地支来算?有关的内容,是关于时辰的天干地支怎样推算的共享。看完生下来时辰怎样对照天干地支后,希望这帮助到大家!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环往复,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便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预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之寓意:干支是天干,地支之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循环往复,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12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预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24小时,而中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预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24小时和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之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之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因为末尾数字的差别,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四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四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一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二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三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六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六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六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六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三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二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一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四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四个。
口诀诀窍: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五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六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一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二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三个。
公元前:05-二十四-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能够推算出年份。
打比方说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1个,偶数组第1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1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之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按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比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预示取整。
比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是 7 ,天干之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是 9 ,地支之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容易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两千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怎样算生辰八字(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你介绍一下怎样利用天干地支计算生辰八字。
- 01
远古时代古代人们以天干地支来阐述天地人之学。天干地支分别为什么如下图所示。
- 02
年干支算法,方法1:公式法,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是所求年干支的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对应的干支。例子:(2023-3)÷60=33······34,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34相应的干支,可知2023年为丁酉年。下图为六十环周图。
- 03
年干支算法,方法2:已知某年年干支,依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例子:已知年(春节后)为甲午年,求2023年干支。解答:在表中找到甲午,向后推三年可知2023年是丁酉年。
- 04
月干支计算方法可Yi经过歌诀来推算: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例子:2023年是丁酉年,推算其4月干支。解答:逢丁年,正月为壬寅,推算其4月干支为乙巳。
- 05
日干支计算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该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骤:①先求日总数;②总数的个位数(个位数为0则取10),作为顺数日干的依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干;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能整除则取12),作为顺数日支的根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支。例子如图所示。
- 06
时干支计算方法依靠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循环往复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时起于甲子时,顺推乙丑等。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时起于丙子时,顺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时起于戊子时,顺推乙丑等。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庚子时,顺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壬子时,顺推乙丑等。例子如图所示。
怎样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环往复,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便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预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之寓意:干支是天干,地支之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循环往复,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12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预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24小时,而中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预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24小时和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之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之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因为末尾数字的差别,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四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四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一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二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三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六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六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五个,余1为第四个,余2为第三个,余3为第二个,余4为第一个,余5为第六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六个,余1为第五个,余2为第四个,余3为第三个,余4为第二个,余5为第一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一个,余1为第六个,余2为第五个,余3为第四个,余4为第三个,余5为第二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二个,余1为第一个,余2为第六个,余3为第五个,余4为第四个,余5为第三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三个,余1为第二个,余2为第一个,余3为第六个,余4为第五个,余5为第四个。
口诀诀窍: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五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六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一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二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三个。
公元前:05-二十四-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能够推算出年份。
打比方说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1个,偶数组第1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1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之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按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比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预示取整。
比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是 7 ,天干之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是 9 ,地支之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容易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两千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年月日生辰八字对应表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
中国古历分天干和地支,这个相信众所周知吧。简称干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是子丑寅(yín)卯)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而具体的如下:
将你的生日(阳历)first of all确定,更好也知道出生的时间,紧接着在万年历上查处所相应的干支名称
如:1986年6月12日 上午10:30出生 查到为丙寅年农历五月初六,星期几不是事可以忽视不记。而五月初六又对照得到,甲午月丁亥日。
时辰要怎样查呢?古代一天是分为十二个时辰的,两个钟头为一个时辰,11:00-1:00为子时,1:00-3:00为丑时,以此类推,时辰名称与十二地支名称相同。10:30为巳时三刻,可以简记为巳时。那不如就可以得出生日的四柱为丙寅年甲午月丁亥日巳时
参照下面的表格,年份为丙寅,丙为年份的天干,寅为年份的地支,而对表是仅需对照天干即可,年份为丙,在丙/辛栏对应五月的为甲午,说明月份的干支为甲午。
此时,知道日为丁亥日,同法,丁为日的天分,对照丁/壬栏巳时,可得时辰的干支为乙巳。
以下介绍一下干支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固然可以从万年历的 页上可以直接得知,但是到底是怎样推出来的呢?各位可以参照下面的表格详细了解下刚刚得出甲午 丁亥 乙巳的推算表。
由年份推月份干支对应表:
年/月干支/月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寅 丙寅 戌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十一月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十二月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由日天干推时辰干支对应表:
日天干/时干支/时地支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时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时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时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时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时 戊庚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时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时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时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时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时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时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时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怎样依据出生年份并对照的口诀诀窍推出本人的五行命理:
1986年为丙寅年 则为炉中火命 此亦为年柱
5月为甲午月 则为沙中金 此亦为月柱
6日为丁亥日 则为屋上土 此亦为日柱
10:30为乙巳时 则为复灯火 此亦为时柱 即得出四柱
如上之命,五行中缺少水木,少金,虽有火但无法克金亦无法生土,只能点灯,所以此命五行之三还算平安稳定,不生不克,只是财运稍嫌不足,且五行有所缺,需用名字或其他方式加以补救。
推算命理口诀诀窍: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复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最后呢,再给大众区区的汇总一下皆有啥命~!
同是金,有海中金、剑锋金、白蜡金、沙中金、金箔金、钗钏金
同是木,有大林木、杨柳木、松柏木、平地木、桑拓木、石榴木
同是水,有涧下水、泉中水、长流水、天河水、大溪水、大海水
同是火,有炉中火、山头火、霹雳火、山下火、复灯火、天上火
同是土,有路旁土、城头土、屋上土、壁上土、大驿土、沙中土
上面便是与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有关的内容,是关于命理的共享。看完年月日生辰八字对应表后,希望这帮助到大家!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时如何推算
提起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众所周知,有人问知道出生年月日怎么算生辰八字,另外,还有人想知道年月日与生辰八字如何算?你晓得这是什么情况?其实也就是说六十甲子年份对应表,接下来就一起来瞧一瞧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时如何推算,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
四柱八字排立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自个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年上起月表:月/年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正月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二月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三月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四月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五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六月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七月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八月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九月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十月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冬月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腊月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日上起时表:时/日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丑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辰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巳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未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申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戌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亥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生辰八字自动计算器。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知道出生年月日怎么算生辰八字
公历年4月3日1点15分
农历丁丑年二月廿六丑时
八字丁丑癸卯乙亥丁丑
六十甲子年份对应表
五行火土水木木水火土
纳音涧下水金箔金山头火涧下水
五行统计:2木,2火,2土,0金,2水;
此命:五行木旺;五行中缺少金;日干天干为木;八字偏强,四柱喜金,用神属金;建议平时佩戴五行属的金饰品。六十甲子年份对应表。
六十甲子相应的年龄如何推算
六十甲子计算公式:
设:a为天干之序数,b为地支之序数,c为所求的六十甲子序数(甲子为1);
c=[(a+10-b)]÷2×12+b。年月日生辰八字对应表。
例:求“己酉”在六十甲子中排第几位,分析可知a=6,b=10;
c=[(6+10-10)]÷2×12+10
=46。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轮回。60在时间范畴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仅我国古代用60作为循环,在来自的计时,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
同样,计时,一天为二十四个小时,和我国传统的每一天12个时辰(时辰亦即大时,两个钟头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
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年月日与生辰八字如何算?
计算生辰八字须知道准确之出生年﹑月﹑日﹑时﹑分,甚至出生地度的资料。在六、七十年代以前,须要明 白排八字的原理、还要用到万年历工具书才能计算出生辰八字。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计算生辰八字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只要知道本人的出生的有关信息,就能够通过电脑或手机专业的四柱排盘工具快速准确地把生辰八字计算出来了。比如:某男命出生于公历年04月14日晚上20点30分,出生地是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使用互联网上在线八字排盘系统计算出来的生辰八字是:乙未庚辰乙巳丙戌。
上面便是与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时如何推算有关的内容,是关于知道出生年月日怎么算生辰八字的共享。看完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应表后,希望这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