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起 源于何时(天干地支哪一年开始的)
目录导读:
天干地支何时出现的?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之为“十二地支”。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预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大概在战国末年,根据各国史官长期沉淀出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所以有枝干名也。”
假如天干地支要追朔历史由来,那么这样就得要从轩辕黄帝开始,轩辕黄帝时期显现了天干地支文化,紧接着在尧舜时期显现了天干地支结合,亦即六十甲子文化,到了殷商时期,天干地支就有了计算的方式。
一。天干地支之概念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源自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时候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二。十二地支与12生肖
12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12生肖一一对应,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十二地支与时辰
古时用十二地支来预示十二个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
子时,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个时辰的第1个时辰(23时到1时)。
丑时,鸡鸣,也叫作荒鸡,十二个时辰的第2个时辰(1时到3时)。
寅时,平旦,也叫作黎明,早晨,十二个时辰的第3个时辰(3时到5时)。
卯时,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晓,十二个时辰的第4个时辰(5时到7时)。
辰时,食时,也叫作早食,十二个时辰的第5个时辰(7时到9时)。
巳时,隅中,也叫作日禹。接近中午的时刻(9时到11时)。
午时,日中,也叫作正午,中午(11时到13时)。
未时,日昳,也叫作日央,日跌(13时到15时)。
申时,晡时,也叫作日铺,夕时(15时到17时)。
酉时,日入,也叫作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刻(17时到19时)。
戌时,黄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19时到21时)。
亥时,人定,也叫作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其实是人静之义(21时到23时)。
四。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从古至今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循环往复,循环记录。
六十甲子就是由天干与地支顺序组合,规则是阳对阳,阴对阴,打比方说甲只能与子组合,但不能与丑组合。六十甲子分为五组。
每一组带头的分别为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甲、丙、戊、庚、壬这样五个组合,这几个都是阳,每一组中带头的一组都会重复再次使用。估计有些人听晕了,看图比较清晰。
如1984年为甲子年,那么下一年,亦即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简单来说就是,后一年就是天干和地支各往后推一个,这样循环一周就是60年,打比方说1984是甲子年,那六十年以后,2044年又循环到甲子年。
天干之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之义,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之义,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之义,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之义,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之义,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之义,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之义,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之义,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义,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之义, 指万物可揆度。
按我本人的白话解释就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周而复始的过程(大意了解一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天干顺序(记的时刻顺序不能乱):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天干有时也简称干)
此图为天干掌中诀(恰巧是一圈十个天干。),大家记十个天干之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对应的位置(在指关节的空白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感兴趣的friend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天干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特别重要,后面会用到。
天干常用的基础口诀诀窍,请尽最大力量记忆下来: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间位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每句的:前两个字为天干、中间说的是这句天干代表的方位、最后一个字为天干之五行属行),可以边记口诀诀窍边掐指加深印像。
二、地支
地支一共只有十二个字,拼音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之含义:
子是兹之义,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之义,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之义,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之义,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之义,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巳之义,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之义,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之义,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之义,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义,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之义,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之义,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按我本人的白话解释和天干类似,也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周而复始的过程(大意了解一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二地支顺序(记的时刻顺序不能乱):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此图为地支掌中诀(恰巧是一圈十二个地支。),大家记十二个地支之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对应的位置(在指关节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感兴趣的friend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地支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特别重要,后面会用到。
地支常用的基础口诀诀窍,请尽最大力量记忆下来: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每句的:第1个字为地支、中间为地支之五行属性、最后一个字为地支生肖属相),可以边记口诀诀窍边掐指加深印像。
【我们天朝常用的12生肖即是相应的十二地支,是可以互相转换代表的,因此讲要说生肖就不得不谈地支】
此图即是地支掌中诀转换成的地盘图(大六壬术数学中称掌中诀的方位为地盘),其实也就是说不用说的复杂啦,就是说掌中诀和右边地盘图都是一回事,一个是用手掌,一个是用表格,两者都一样啦!有可能后面我会用地盘图来代表掌中诀,这样不容易眼花。(看过我前面的文章的friend应该还记得,我在篇二中说过看星星知道农历月份的方式方法用的即是此图)
三、地支相应的月份季节颜色
反正记住农历的正月(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顺着掐指数就知道哪个地支代表某月了。
天干地支,除了运用 于历法范畴之外,在序数、评级、分类以及理学、医学、风水学等各个范畴都被普遍运用,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付与了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人们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天干地支之发明作用与影响深远,到现在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12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代人们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窥探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依据《五行大义》中记录载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所以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二十四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录载入,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代人们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时候的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几个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因此这些数字被赋于之义就愈来愈多了。
古代人们(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代人们所以就获得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如今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便形成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论理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毕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间位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因为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代人们用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此亦为五行的来历起源。因在每一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炽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得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时候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得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预示长夏湿土之气得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乃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中国天干地支历法始于何时?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应用范畴
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也叫作“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这套岁纪摄提作用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录载入。
古时候的干支纪法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干支纪法是出自于黄帝时期,在西汉初成雏形,正式开始于王莽,通用盛行于东汉后期。
干支纪法
干支纪法也叫作“干支纪元法” ,是古时候用以计算时间的方式方法。干支是“干“,”支”的总称呼。
干指的是天干,是古时候的一种计序的文字符号 ,有十个,因此也叫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的是地支,是古时候用以记录时辰的符号,有十二个 ,是一亦称十二地支。分别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法通过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组合,共搭配成六十组干支,分别用这六十个干支来预示时间的记叙。紧接着把六十个干支作为一个周期,反复轮回使用。再依据干支纪法形成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亦即此刻说的农历的讲法就是按干支纪法来记叙的。
干支纪法使用时间古时候用干支纪法来记录年、月、日、时 ,不过而不是同一时期出现的,不同时间记录开始使用的年代均不相同。总之,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的开始使用时间不是一起的。
据说在干支纪年法以前,曾采用过岁星纪年法 。但后面发现这样记录的周期并是百分百的准确,所以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以后,就一步步开始了干支纪年法。
而干支纪日法在我国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殷代甲骨片上已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而且依据《春秋》所记第1次日食发生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 ,印证了从那时以来一直一直井井有条地使用干支连续纪日。至于干支纪时的使用时间,已经无从查考了。但是能够确定的是特也是在古时候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形成。
所以干支纪法的使用具体时间并没有颇具体的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业已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天干地支究竟是怎么来的?
依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代人们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约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天干之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之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关于天干地支之起源,有人认为是巴比伦文化作用与影响的最终,有人认为是古代人们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刻画,有人认为是古时候人农业经验的反映。 天干地支二者的组合,产生了六十甲子,在中国采用公历之前,人们长期用它记年、月、日,如甲子年、丙寅年、戊辰年等。例如,公元200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巳年;下一个辛巳年则是在60年之后,即公元2061年。 天干地支之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普通的序数字。特别是甲乙丙丁,不但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不错用于平时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之甲、丙、戊、庚、壬,地支之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天干之乙、丁、己、辛、癸,地支之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相生相克的论理,推算人事的平稳安定、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付与了富饶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时候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12天干地支是什么时候啊·?
子时 晚上十一点~凌晨一点
丑时 凌晨一点~凌晨三点
寅时 凌晨三点~早上五点
卯时 早上五点~早晨七点
辰时 早晨七点~上午九点
巳时 上午九点~上午十一点
午时 上午十一点~下午一点
未时 下午一点~下午三点
申时 下午三点~下午五点
酉时 下午五点~夜晚七点
戌时 夜晚七点~夜晚九点
亥时 夜晚九点~夜晚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