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是谁配的(六爻是谁和谁在一起)
目录导读:
六爻预测推算究竟是何人所创?
六爻八卦预测推算,是追溯于周朝时期。具体是谁没有人可知,六爻断法相对规范和容易,是易占家必学之术。
另,汉代的京房对纳甲贡献尤大,可推创始人之一。
六爻是谁创始的
汉朝的京房。大易学家,在汇总了伏羲的八卦和周文王的64卦以后,改变了前人用卦象爻辞卦辞的方式方法,把卦序重新排定,分成八宫每宫五行相同,以五行的生克制化为主,结合时间所产生的生旺休囚等因素,进行的一种古老是的方式方法,是大法之一。
六爻的来历
六爻预测推算,是追溯于周朝时期。六爻就是预测推算人将三枚铜钱放于手中,双手紧扣,思其所测之事,合掌摇晃后放入卦盘中,掷六次而成卦。配以卦爻,及动变以后。结合易经的爻辞,以及时间的干支,而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六爻是民间流传最广的方式方法之一,其变化有梅花易数,观音神课,以及文王六十四卦的断法。相比于正宗的六爻断法又要简单很多。六爻有曰:“一阴一阳之为静,乐知天命故不忧。”六爻断法相对规范和容易,是易占家必学之术。 梅花易数断卦分析:适合于有一个动爻的卦,如通过时间起卦或数字起卦等,起出的卦皆有一个动爻,可以 使用此方法断卦。通过其他方法起的卦假如有一个动爻,也可用此方法来断。断卦内容包括卦辞、动爻爻辞、二十多类分类断 卦内容。
六爻怎么和五行相配?
五行是无法配六爻的,正确的描述是:六爻配天干地支(即纳甲),地支配五行,五行配六亲。
《周易》中的恶人,真的是坏人吗
睽卦初九「见恶人,无咎」,传统多解释为去见恶人,免于罪咎。恶人大约就是对比于善人,约略是坏人之义。
但经过深入研究,恐怕不是这意思。「恶人」非常可能指的是部落的领袖,并不是什么坏人。
在《周易》的时代,「人」字的使用方法和现代或许是不相同的意思,从《周礼》的官职称呼都用「人」字就可看出梗概。
本文则要特别讨论睽卦初九「见恶人」的「恶人」到底是如何的人?是还是不是也是像「邑人」之为「邑长」一样,「恶人」其实也就是说是「恶长」?
传统解释
传统对「恶人」的解释分两大派:
凶恶之人:恶对比于善,因此恶人绝非善类。这是最为普遍的讲法。如王弼注:「时方乖离,而位乎穷下,上无应可援,下无权可恃,显德自异,为恶所害,故见恶人乃得免咎也。」朱熹:「亦必见恶人,紧接着可以辟咎,如孔子之于阳货也。」阳货是鲁国有名的恶人。他想要找孔子出来当官,
但孔子讨厌他,不想见,但最终孔子还是不免一见,所以朱熹引用了这个典故。
丑人:另也有些易学家认为「恶人」是丑人,那么恶对比于美,《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恶人也是这个意思。老子《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也是对比于美。这比较是当代易学家会有的见解。
无论恶取的是不善,还是丑之义,依《周礼》官职称呼的逻辑来解释「恶人」,好像相当不合理。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并且,由于「恶人」在《周易》中仅此一见,也增加问题的难度。
亚人与恶人
睽卦初九帛书爻辞作:「悔亡,亡马勿遂自复。见亚人,无咎。」
「亡马」和今本「丧马」语义相同,亡与丧可看成是古今字的差异。「亚人」与「恶人」好像也大约可以这么看。亚字通恶,这并没有问题。实际上,在先秦至汉初典籍之中许多今本是「恶」的字都会写作
「亚」,亚与恶在古书中好像是互通而等同的。因此帛书《易经》「亚」字理所当然也可直接当作「恶」,紧接着亚等同于恶。所以帛本和今本同,亚与恶不过呢是今古文的差异。
亚与恶的今古文问题,可参考陈居渊先生所著《周易今古文考证》第二71页。
不过,在此我们要假定「亚」和「恶」就是不同来看待这段经文。实际上也是这样,这两个字原本就是不同。会「一样」,只是透过解释的某一可能结果。
既然两字不同,那么今本与帛本那个比较正确?答案是帛本较正确。由于亚就是殷周就有的古字,恶则是汉代之后流行的今文字。
亚字远比恶字古老,殷商甲骨文中就有。恶字大约出现于战国时代,但还很少用,一直到汉代之后使用才较普及。所以,在《周易》的时代,经文比较或许是作「亚人」并不是「恶人」。上博简的哑和今本的恶,都是后来被增繁后来的最终,已非《周易》原本。
亚的字义
亚在古文中的确也可当如今的恶使用。而在我们如今的用语中,亚还有一次之义,如亚军为第2名。但在古文中,一个现今已消失的字义,非常值得注意和提防:
《尚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尚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
《尚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
「亚旅」孔颖达解释为「次众」,不容易理解。蔡沉《书经集传》说的较清楚:「亚者卿之贰,大夫是也;旅者卿之属,士也。」
《尚书》亚字仅此三处,而且显然指的都是官爵之名,从《尚书·梓材》「司徒、司马、司空、尹旅」也可看出,亚字可能与尹互通,《说文》:「尹,治也。」
这个用法在《左传》中也可看见,如:文公十五年:「请承命于亚旅,鲁人以为敏。」成公二年:「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预注:「亚旅,上大夫也。」孔颖达《正义》也赞同杜预说法。
「亚旅」的亚,字义还不错从甲骨文中看出其源流。亚在甲骨及金文中的造字本义,可能画的是一个聚落型的建筑型态,中间有祭祀或行政中心什么的,紧接着四边围绕着次级的建筑群。甚至在甲骨文与金文中,亚字有时会在中间搭配族徽,如:
依据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据甲骨文
(墉)字所象之形,与殷墟陵墓所呈之
形相参照。甲骨文亚字盖象古时候聚族而居之大型建筑平面图形。殷代之城墉、庙堂、世室、墓葬沿用此形,即《周礼‧考工记》所谓之殷人四阿重屋。阿、亚古音同,故通用。……亚形建筑既便于合族共处,又使各户皆得单独,故同代兄弟并列同俦而复可叙以位次。《说文》:「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按后世误以亚训丑恶之丑……然丑字在典籍中多训为丑类之丑。段玉裁谓「丑即畴之叚借字,畴者,今俗之俦类字也。」而贾说又以亚为次弟的意思,故亚训俦、训次弟,皆与其初义近。又《诗‧节南山》「琐琐姻亚」传谓:「两婿相谓曰亚。」古时候族外婚,两婿乃外族之同俦,故亦互称曰亚。
徐中舒的解说相当清楚,也说明了为啥呢《说文》以丑来解释亚,只是这个丑恐怕不是丑恶的丑,而是古书中经常使用的「畴类」之义。而次第之义,则是从建筑型态引申来的。
接着再来看「亚人」一词。「人」字在上古的使用习性,相当于我们此刻说的「长」,那么「亚人」就是「亚长」,相当于一个聚落或一个部落族群的头人、领袖。
亚字可能从原本的一种聚落型态,引申而成为统治这个聚落的人,近似于亚人之义,所以《尚书》当中用为官爵之名。在Vividict的「亚」字解释里,举一个从亚从人的古字,解释为部族首领。该字也通《周易》的「亚人」一辞。由于在甲、金文,文字的书写编排原本就很自由,「亚人」既可看成是一字,也可看成是两字。
中研院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对于亚侯的解释甚详,并清楚说明了「亚」在殷周中的社会地位。可参考该套书第十四册4165-4172页:
略举数例足见亚与侯名异而实相近,我因此讲「多田亚任」即《尚书》所常见的「侯甸男」。
唐氏谓「亚为称爵」,不如释以「内服」的诸侯更为彻底。
依李孝定观点,「亚」的语义也通「侯」,并属于「内服」的诸侯。经常提到的「内服」,对比于「外服」。内外之别指的是王畿之内与外,服为服事。王畿之内,服事天子、或为天子直接管辖的百官或诸侯,就是「内服」。
李孝定谈到「任」与「男」两字的今古文问题时还这么说:今文本作任,古文本作男。兹验以甲骨文的「多田亚任」与〈令彝铭〉的「侯田男」异文,我觉得,任本商制,男乃周名。推此言也,一部五经异义,所传说的今文家与古文家纷岐,错综的制度,都该自「商周易礼而王」方面重行检讨其是非(中略)。亚〈酒诰〉列于「内服」,〈周颂〉次于「侯主侯伯」之次,而云「侯亚侯旅」,在《尚书》〈牧誓〉、〈立政〉则又以「亚旅」连文,而以为官名,位次司徒、司马、司空之后。唐兰先生据……而谓:「凡此亚旅之文,前人多不得其解,得甲骨金文互证,始可定亚为爵称。」李孝定另外提到,亚字非常可能指的是:「不成方的亚田,意本说是斜田,音乃讹为畲田、余田。余田者区田之余也。」那么「亚」或许又和无妄卦的「不耕获,不菑畲」有关了。
关于前面所谈的,「内服」,李孝定又说:殷商邦畿千里之内分为田、亚、任三服──田者仆墉土田的省称,大半由王率小臣督率奴隶们躬耕的。亚者不成方块的土地,赐给卿大夫耕重的。任则分赐给武士和百工的土地,叫他们兼以保卫疆国的。「邦外侯服」卜辞总称为「多伯」,邦内的「田亚任」卜辞总称为「多田」,亦即亚旅的别名。
重读《易经》经文
如此看来,「丧马勿逐,自复。见亚人,无咎」语义相当简单易懂:
有人弄丢了马,占筮结果不仅说不用去找,自己回来。还说,要去「见亚人」,亦即去
见部落的首领,或许是要获得他的帮忙,那么丧马的这件事可能就不会被追究罪咎,或者由于亚人帮忙而找回马。
接着我们还可解构睽卦六爻来比较经文。睽卦六爻大体上上下卦的对应爻位彼此也相呼应:
初见恶人,四遇元夫;二遇主于巷,五厥宗噬肤;三见舆曳、无初有终,上载鬼一车、遇雨则吉。
与初爻相应的九四说「遇元夫」,传统批注多以「元夫」为善夫,或善士,由于元者善之长也。
但在先秦古籍甚至是甲、金文当中,元多解释为长,如元子、元孙,即长子、长孙。元字的本义为元首、首领,至于长与善、始都是引申义。个人怀疑,元夫可能指的也是部族的首领之义。
如此一来,九四初九经文的对应,更加显著了。
喜用神转换的原理-六爻预测推算的核心秘要
六爻预测推算的核心在于喜用神是不是取得恰当。而测事取喜用神关键看实际功能,只是现代社会事物繁多很难定性,有些事喜用神很难取,需认真斟 酌。以下的一些取用的方式方法确实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还在于一个理字。从理出发,万象可察。
如测打井能否出水,取何为用?有取水爻、子孙爻、财爻、爸妈爻等为用。这几个取法自然 有其道理,但有些取法不用实践,只结合社会常理(用正常逻辑思维稍加推理)就知道不合理。 取水爻为用是因打井为了出水,因此要看水爻;水爻旺说明可打出水,水爻休囚无气,自然打 不出水;这种思维乍看挺有道理,但细思一下却不合常理,假如申、酉、亥、子月求测打井, 岂不水爻查旺相皆能打出水?!其实也就是说测打井主要看打井目的和实际功用,若卦主打井主要为了 吃水、浇灌,是为了保障生活、生存,就应取爸妈爻为用。若打井工程队来求产能否打出水, 是为了追求利润,水打出来就有利润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取财爻为用,钱挣到手就论明打出水 了。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同种事物因为观察角度、心态、处境不同,其不同出发点所显现 的意义就有区别。
拿电视来说,买电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愁解闷,此时求测应以子孙爻为对应点(喜用神), 因子孙爻主消愁解闷、寻求快乐、消遣娱乐;当买电视机是为了听听新闻、了解世界、增添知 识、开阔视野时,则以爸妈爻为用。这是从电视机的主要功用、购买动机和心态的角度来看; 当电视机被盗,测丢失能否找回时应以财爻为用,电视机是家庭财产、财物的一种,其实也就是说质就 是财物丢失;商家测电视销售情况以子孙爻为对应点,这和购买电视机取用一致,但出发点却 有本质不同;经销商测电视销售状况,是把电视看作一种财源,子孙爻旺说明电视机产品多、 货源充足,而财爻代表利润,若财爻衰弱,说明电视积压多,销量、效益都不佳。
测比赛、对弈等具有对抗对立、竞争角逐性质的事类,不管参加对手是谁都以应爻为对应点代 表对方。如你与弟弟赛跑,世爻对应你,应爻对应弟弟;不论应爻是何六亲,决不可取兄弟爻 为弟弟;此时求测是看竞争角逐比赛的最终,要从二人对立角度来论。测官司也同样。
拿测人来说:长官、领路人等都以官鬼爻为用,而不是说所有当官的都为官鬼爻,本单位领 导或能管辖到卦主的领路人、执法人员可用作对应点;若管辖未到你,尽管他是领路人也不可为用。 开出租车的看一天运气怎样,官鬼爻就对应交通捕头或灾祸、车祸之类令人担心害怕的人事。 如测某地方治安管理、社会秩序情况:公安人员从维护治安、整治邪恶分子的角度来看以子孙 爻为对应点(看子孙爻旺不旺、有还是没有力),旺相有力发动,说明公安人员积极主动维护秩序, 确保平安无忧。
若是触犯法律分子来求测,把公安人员看成小人、敌人,处处与他作对的仇家,公安人员 是令他恐惧、限制他人身的官鬼,此时应以官鬼爻而定位。这取决于求测者心态,得从求测者 对人事物的观点和角度来论,绝不能以预测推算师的主观意识和心态来看。公安人员或受害人员、 有正义感的平民百姓求测犯罪分子、歹徒的情形、行踪以官鬼爻为用(对应犯罪分子)。这是 从犯罪分子危害社会、具有不安全隐患的角度来看。公安人员求测将犯罪分子确定为官鬼爻, 而犯罪分子求测却把公安人员看成官鬼爻,好人坏人两颠倒,原来各自心态不同,这正所谓现实 社会的复杂多变性,好坏、赞赏与否定都源于心态和出发点不同。卦理与现实中的道理相通, 现实多变、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化,卦理也同样。不然就难正确推断现实中的人事。
取喜用神找对应点必须从求测者角度出发,看其对所测事物的心态、观点、目的和出发点这 几方面来综合考虑,不要教条看问题,以往六爻书取用所列六亲代表的事象都是从事物使用功 能角度论的,并没讲清当事物功能发生转变时喜用神要随之改变。
所以许多易学爱好者看见某些大师断卖房子只着重看财爻,以财爻为主要喜用神,而不太看 爸妈爻,自己不明白里边的道理,反认为人家喜用神取错了。当买房子居住,此时房子展现其使用 功能(避暑取暖的保护、防御等)以爸妈爻为用;当要卖房屋,房子具有商品性质,展现价值 功能,求测者主要目的是为价值交换,故着重看财爻,财到手了就意味房子卖出去了。
所以同种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处境、地点,心态、角度下,必然显示不同实质和意义。 这需要从社会角度,用辩证思维看待每种事物,惟有用变化眼光和思维来探索、研究六爻才 能有更大突破。
也就是说,爻中喜用神随着求测角度的区别而变化,取喜用神找对应点关键看求测角度 及实际的功用!